行进中国丨爱,让豹豹健康成长

面部外伤的“凌不服”、老年体衰的“凌小小”、半身瘫痪的“凌霜”、先天性心脏病的“凌夏”……
“来西宁避暑看豹豹,不白来、真的不白来!”
“原来它们在大自然都是要被生存法则淘汰的豹豹。”
“都是西宁野生动物园从大自然回收的‘二手小可爱’。”
“前几年救护一只雪豹我就关注过,这次又救了一只,这才是真正的动物园!”
……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以下简称“西野”)的短视频账号下,#雪豹救护 的话题已超过1.5亿次点击量。而年初雪豹“凌小蛰”的故事,自救护之初就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野顶流”和野生动物救护的“代言人”。
2025-08-06,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的生态管护员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在临时救援场所经过简单的治疗后,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处辗转1000多公里,将雪豹幼崽连夜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开展救治,并取名“凌小蛰”。
四个月时间,根据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家团队定制抢救与治疗方案,“凌小蛰”从需要工作人员喂食到抱着盆“大口炫肉”;从起初孱弱的“蠕动”到站立、行走、能跑能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夜守护,“凌小蛰”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脱离生命危险,向着健康茁壮成长。
“凌小蛰”的康复之旅,同步上演着一场全网“云守护”的暖心大戏。西宁野生动物园为它开设的康复室慢直播,瞬间点燃网络热情,高峰期吸引数百万网友在线“云吸豹”“云监工”,弹幕、留言里飞满“凌小蛰今天干饭了吗?”的关切。
网友们更多关心的,是“凌小蛰”能否回归大自然。“被救护的时候大概只有半岁,刚刚开始跟妈妈探索这个世界,还没有从妈妈那里学到野外的生存技能,并且这么长时间的治疗也让它重新回归野外充满挑战。”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高级畜牧师齐新章说。
社交媒体平台,它酣睡的萌态、霸气的吃相被制作成漫画、手绘、表情包、短视频广泛传播,这股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洪流,不仅汇聚成对“凌小蛰”的深切祝福,更转化为对雪豹生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前认知。6月13日,西野为“凌小蛰”办了一场“重生百岁宴”,举办画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为它的健康成长送上祝福。
在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像“凌小蛰”这样的野生动物救护故事还有很多。自成立以来,共收容救护雪豹、普氏原羚、黑颈鹤、荒漠猫、兔狲等野生动物62种2000多只,近三分之一恢复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被成功放归野外。这个野生动物“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给野生动物无尽的关心和关爱,让它们健康、快乐成长!(孙海峰、白波、王绍绍、甘海琼、张力洋、杨启红)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